作者:Bianchuan Cao, Caihong Wu, Mei Liu, Shaofang Song, Tao Wu, Tianru Yuan, Ping Ding,Tong Wang, and Li zhong
机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暨南大学,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
论文DOI:10.1089/aid.2024.0016
1、研究意义 传播性耐药可显著降低HIV感染者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疗效,在艾滋病严重流行的凉山州,HIV耐药是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应用分子传播网络可以更好了解疾病流行情况并进行干预评估,对高危人群和聚集性传播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具有更高的成本-效果比。 本研究旨在为凉山州地区制定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策略和监测耐药毒株传播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为此,本研究对凉山地区未治疗的HIV-1感染患者的分子传播网络及耐药情况进行了分析。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56例凉山区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未接受任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HIV-1感染患者。在东莞微量精准医学检验实验室进行了HIV-1 RNA定量检测、HIV-1 DNA定量检测、HIV-1 RNA基因型耐药检测以及HIV-1 DNA基因型耐药检测。在越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CD4+ 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 3、研究结果 耐药监测结果:中国凉山地区传播性耐药率为8.33% 共145名感染者的HIV-1 RNA 和HIV-1 DNA基因型耐药同时检测成功。4名感染者的HIV-1 RNA基因型耐药检测失败,2名感染者的HIV-1 DNA基因型耐药检测失败。13名感染者被检出HIV-1耐药,传播性耐药发生率为8.33%(13/156)。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I)的耐药率分别为7.69%(12/156)和0.64%(1/156)。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整合酶抑制剂(INSTI) 未发现耐药。此外,发现有32名感染者存在耐药突变。主要耐药突变为K103N、V179D、E157Q和A128T,主要为依非韦伦(EFV)和奈韦拉平(NVP)耐药。 HIV分子传播网络结果:共鉴定出12个传播簇 对HIV-1 RNA序列的145个蛋白酶+逆转录酶(PR+RT)区域以1.5%的遗传距离阈值建立HIV分子传播网络。共有30条序列入组形成12个传播簇,入网率为20.70%(30/145) 。共鉴别出4个≥3个节点的传播簇,最大传播链为4条。 流行毒株:主要流行的HIV-1亚型是CRF07_BC重组亚型 CRF07_BC重组亚型是凉山区HIV-1感染患者中主要的HIV-1亚型。另外,还发现了CRF08_BC重组亚型、CRF01_AE重组亚型、CRF55_01B重组亚型以及B亚型。 基线期HIV-1 DNA载量与RNA载量和CD4+水平的相关性 HIV-1感染者未启动抗病毒治疗前,HIV-1 DNA载量主要集中在100~999 copies/106cells之间。HIV-1 DNA载量与HIV-1 RNA载量正相关(r=0.478, P <0.001),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负相关(r=-0.186, P =0.020)。HIV-1 DNA载量在性别、年龄、种族和传播途径中无显著差异。 文献引用: Cao B, Wu C, Liu M, et al. Molecular Transmission Network and Drug Resistance in Treatment-Naive HIV-1-Infected Patients in the Liangshan District, China. AIDS Res Hum Retroviruses. 2024 Jun 11. doi: 10.1089/AID.2024.0016. PMID: 38787318. 相关检测技术推荐 本研究中的 HIV-1 RNA基因型耐药检测以及HIV-1 DNA基因型耐药检测由东莞微量精准医学检验实验室完成,本实验室推出的“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全面解决方案”可全面满足临床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的需求,尤其是提出了低病毒载量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新策略,极大提高了低病毒载量样本耐药扩增成功率。 近年来该技术方案已在全国各地均有推广应用成果,其中一项由全国26个HIV防治单位共同完成的8173例应用结果被2024年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评为优秀论文,以壁报的方式向全国3000多名参会专家代表展示。 如需了解该检测技术,请联系我们微信客服↓↓↓ 关于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