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至28日,由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发起,解放军第302医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中心承办的“艾滋病功能性治愈”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
本次会议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三O二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邵一鸣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李太生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孙永涛教授、Andrew McMichael等来自国内外艾滋病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的50位顶级专家齐聚一堂,针对艾滋病治愈的研究进展和挑战等前沿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香山科学会议签到处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一旦感染HIV就需要终身服药。HIV的治疗成为全球科学家及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难题,近年来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艾滋病功能性治愈是指通过抗病毒治疗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并通过重建机体免疫,控制体内病毒储存库,实现艾滋病人停药后病毒不反弹。高效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问世把艾滋病由“致死性”疾病转变为“慢性病”。但是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无法清除患者体内病毒库。近年来,伴随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通过增强机体抗病毒免疫功能和药物抗病毒治疗联合的策略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但是目前实现艾滋病功能性治愈难度还很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三O二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与团队,结合国内外艾滋病治疗最新进展,在大会上分享了其针对晚期艾滋病开展新型整体过继性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初步结果显示:该疗法能在2周至3周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控制严重的机会性感染。
王福生院士进行发言
王福生院士表示“治疗的最大难点就是目前的抗病毒药物不能有效的清除病毒库。在目前没有药物直接清除病毒库的情况下,药物抗病毒治疗结合免疫治疗能进一步降低病毒并抑制病毒库的活跃。”目前该项目已得到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的资助,正在开展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估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有望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的目标。
中国疾控邵一鸣教授分享了HIV-1 DNA应用于评估艾滋病治疗效果以及病毒反弹预测的相关研究成果;空军军医大学孙永涛主任亦在其分享的研究成果中提及HIV-1 DNA与功能性治愈的实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众多一线临床专家在发言中均提及HIV-1 DNA在艾滋病的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起场内众多顶尖专家的广泛关注。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海力特首席科学家朱托夫教授应邀发言,简述近年来病毒储存库的相关研究,同时指出HIV-1 DNA是目前临床上反映患者体内病毒储存库水平最为可行的检测指标,该指标在评估艾滋病功能性治愈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领域专家进行讨论交流(左一邵一鸣、左二朱托夫、右二王福生、右一李太生)
在香山科学会议上,各国专家围绕艾滋病治愈临床诊治、基础研究和免疫细胞治疗等最新进展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研究领域的研究经验、相关新技术、治疗新方案和新成果,并初步达成协作攻关意向。大家一致认为,当前治疗应主要针对艾滋病患者体内艾滋病病毒活跃复制进行长期规范、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最大限度地抑制和清除病毒。
同时接受免疫治疗,改善艾滋病患者极度耗竭的免疫功能,维护免疫平衡,帮助艾滋病患者重建免疫系统,降低艾滋病相关疾病发生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